0532-55685332
首页 > 每日一阅

每日一阅

《孩子我们有多爱你》之把孩子还给我

把孩子还给我
 
◎尚鹏
L是个80后妈妈,有着典型的80后一代的性格特点,快人快语,个性鲜明。
 
她是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找到我的。L 从小生长在优越的环境里,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下海经商,生意一直做得不错。直到L找到了如意郎君,爸爸才将自己的事业交给了L 的老公打理。
 
L 的老公承接了岳父的事业,管理着一家颇具规模的企业,每周回家一次。这样,养育孩子的任务都落在了L 和她父母的身上。在孩子两岁以前,一家人齐心协力地照顾孩子,家庭成员间的关系还算不错。但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,L 与父母的关系却变得水火不容。
 
L 说,她的父母将自己的孩子“据为己有”,不让她带回家。我问她为什么会这样,L 说她的父母觉得她无法照料孩子。其实在去年父母去旅游期间,自己单独照料孩子是绰绰有余的,她觉得孩子单独跟她在一起时乖巧听话,与她的父母在一起时反而变得蛮横不讲理了。L 总是指责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不对,几乎每天都因孩子的问题与父母吵架。吵得最厉害的时候,父母竟然对她说:“你可以走,孩子得留下”。说到此处,L 潸然泪下。
 
我没有立即去安慰她,而是让她慢慢地宣泄着复杂的情绪。L 稳定了一下情绪接着说,她再也受不了这种日子了,曾经也试着放手,在孩子的事情上不去与父母争执,但总是克制不住,担心孩子会被父母惯坏。
 
我感受到的是两代人在争夺对第三代的控制权。但我们必须搞清楚为什么要争夺,否则就无法帮助L 走出长期的情绪困扰。
 
在访谈中我了解到,虽然L 从小家境优越,但从来没有过“自信”。父亲对她的管教简单粗暴,她很少听到父母对自己的表扬。久而久之,L 被变成了一个“能力不足”的人。我让L 做自我评价时,她说得最多的也是没有自信,说自己有想法,但实现起自己的想法来困难重重。在长期与父母互动的过程当中,L 也逐渐认同了自己是个没有能力的人。虽然L 在几年前结婚后开始了独立生活,但她与父母的互动模式始终没有改变。自从有了孩子之后,L 的母性被唤起,她觉得自己应该担起母亲的责任。事实证明,L 也能承担起照料孩子和家庭的责任。但对于她的父母来说,L 虽然做了妈妈,但依然是那个需要被照料的小女孩,他们应该责无旁贷地继续履行抚养L 的孩子的义务。父母的越俎代庖,无异于剥夺了L 做母亲的权利,这触碰到了她的底线,是她所不能容忍的,矛盾与冲突也随之而来。
 
纵观中国家庭结构与人际关系结构,我们都会清晰地看到,子女在成家立业、独立生活后,在工作、生育、子女教育等各个方面总是会有意无意地遭受到原生家庭的干扰。文化使然,国人普遍边界感不太清晰,认为是亲人、是朋友,只要关系近就可不顾他人感受,肆意侵入他人的生活,扰乱他人对生活的选择。其实,人际关系远近程度并不在于言行上可以肆无忌惮,而是需要时刻顾及他人的内心感受。其实每个人都要学会建立起心理边界感,不要轻易地干扰别人的生活,特别是父母不要干涉孩子的私生活。人际关系的矛盾通常源于心理边界感缺失。生活中总是不缺好为人师之人,己所欲而施之于人也是一种“骚扰”。
 
虽然L 的父母有些边界感不清,承担了本不属于自己的责任,但这与L 和父母长期不良的关系密不可分。受L 与父母的冲突影响最大的还是L 的孩子,长此以往,孩子内心也会矛盾重重,不知道究竟该遵从谁的意见。
 
聪明人往往只努力地去做能改变的部分,尊重已存在的无力改变的事物。我们无力去改变父母的行为模式,能做的是先自己建立起自信,多与自己的孩子进行互动。与其将精力耗费在与父母的冲突上,还不如建立起与孩子的依恋关系。孩子逐渐变得对L 依恋了,L 的父母看到她能够独立地照顾孩子,也会逐渐放弃对孩子的“控制”。
--------------青岛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会
客服中心
×